Gender-affirming
Surgery

About the Doctor

醫師介紹

緣起──跨性別手術之路

醫師背景

          陳柏諺醫師為高雄長庚泌尿科專科醫師,除了在結石、攝護腺、外生殖器及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有所專精以外,本身對於性與性別議題也十分重視,自2020年起至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博士班進修,並具備性治療、性教育、性諮商等專業。因此從泌尿男性學、跨足至性學、性別學、接著延伸至性別手術,以期由生理、心理、社會中各個面向切入,照顧各種性別光譜族群。有鑒於美國近年來在性別確認(性別重置)手術有重大發展突破,而台灣數十年來尚未有泌尿外科醫師著手進修相關領域,陳醫師遠赴至美國紐約大學跨性別手術中心進修,並於2024年歸國後完成此項手術,成為亞洲第一位完成達文西腹膜陰道手術的泌尿科醫師。
         紐約大學在全世界排名為前十的大學,紐約大學朗貢醫院也在全美指標性的大學醫院。Lee C. Zhao為泌尿重建科醫師,為該院跨性別重建手術團隊的負責人,其與另一團隊負責人整形外科Rachel Bluebond-Langner醫師於2017完成第一例達文西機械手臂腹膜陰道成型術後,在2019年發表在美國泌尿科的權威雜誌Journal of Urology上,獲得極大的迴響,接著於2021將其成果發表至歐洲泌尿科醫學會官方雜誌European Urology。其術式不但大幅下降了手術併發症,包含陰道狹窄、長度不足、直腸損傷及廔管之比例,更增加了性功能及外表的美觀性,2023也將其術式發表至全球整形外科最權威的雜誌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並將編寫入下一版的泌尿教科書Campbell Urology內。目前歐美多國採用的多元性別健康照護指引”Fenway Guide”第四版的手術章節,便是由上述兩位醫師所撰寫。目前手術排程時間超過一年半以上,為美國當代跨性別手術的大師級人物。
         陳柏諺醫師遠赴紐約向兩位跨性別手術專家進修泌尿道重建及性別確認(性別重置)手術,並與自己的重建手術經驗結合,於2024年完成亞洲第一例機械手臂腹膜陰道成形術,以及其他性別生殖器重建手術、狹窄廔管手術。除了手術之外,陳醫師更將跨性別手術相關照護及經驗帶回台灣,以期未來跨性別族群能在台灣令人稱羨且優秀的醫療體系中,接受到妥善的整合照顧。

性別認同名稱變遷

         早在2013年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中),已將「性別認同障礙」(gender identity disorder)的診斷更改成「性別不安」(gender dysphoria)並提到並非所有多元性別的族群皆必須具有這個診斷。
2019年5月26日,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會員國在年會上共同決議將跨性別者從精神症狀名單中除名。
          在2022年更新的《國際疾病與相關健康問題統計分類》ICD-11診斷中,其被重新命名為「性別不一致」( gender incongruence ),並且將兩個原先被認為是疾病的性別特徵,一併將從精神心理疾病名單中移除。雖然去病化和更名走在前頭,但跨性別者因為服用荷爾蒙、在社會中遇到許多壓力等,往往比其他族群更有可能出現生理、心理等健康問題,而針對跨性別者的健康服務往往在社會中遠遠落後或嚴重缺乏。

性別重置手術
跨性別者的醫療權利

         性別確認手術在歐美先進國家已十分盛行及成熟,除了相對開放、互相尊重的歷史背景及社會風氣之外,歐巴馬擔任美國總統期間所提出的法規《平價醫療法案》(Affordable Care Act)中「民權條款」的設立,直接性地保障了跨性別者的醫療權利—跨性別者不再因為個人性別認同,被醫療單位或保險公司排除在服務對象之外。無論是大學學生、學校老師、星巴克員工、微軟電腦工程師、甚至無業的商業保險者,只要有開立荷爾蒙的照護醫師及兩位身心科共三份信件,給予診斷及評估合適手術,皆可以接受跨性別諮詢並選擇接受手術的醫院。這使得大部分有意願做手術的跨性別者,都能依照自己的需求,進入到正規的醫療體系之中。
          在美國,許多州的法定性別可以不透過生殖器手術認定而做修改。而性別確認手術則為診斷相關的醫療需求。大部份的性別確認手術團隊由泌尿科醫師或整形外科醫師於醫學中心的照護團隊主導,提供整合照護及手術。此外加上心理師、社工師、護理師、復健師等各醫療領域的團隊共同介入,使得跨性別族群從獲取荷爾蒙藥物開始、抽血、調整藥物、手術諮詢到術後復健追蹤、甚至併發症的處理等,都在正規的醫療體系當中,受到商業保險的全盤保障。

國內現況

         台灣在亞洲是對多元性別相對友善的,在2019年已經成為亞洲第一個開放同志婚姻的國家,近年來,社會對於跨性別族群也有愈來愈多的認識。但對於跨性別的手術及照護上,目前台大、台北榮總、林口長庚、中國醫藥學院等醫學中心跨領域照護團隊也剛起步。

         相較於歐美國家手術由泌尿重建科醫師及整形外科醫師於醫學中心的團隊所主導,台灣性別確認手術早年由整型外科醫師所發展,最具權威為長庚體系的整形外科大師魏福全院士發表的腓骨游離皮瓣,台北榮總體系的王茂山醫師將其應用在跨性別陰莖手術。目前數位整形外科前輩們皆在自己開立的診所,而後上述醫學中心也有手術案例等。目前台灣有此需求之跨性別族群,經濟狀況較佳的跨性別男,會遠赴歐美進行手術,而跨性別女族群大部分也透過仲介就近至泰國進行手術。

         近年來,各專科醫學會,包含精神科、內分泌科等醫學會也逐漸增加跨性別領域的專業論壇講座與學術討論。台灣第一個學術目的的臺灣跨性別醫學學會也在2023年誕生。